学习任务群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,要求在任务驱动下,以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构建学习生活。这个“群”里包含相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。“相关联”可以有空间视角,也可以有时间视角,从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看,任务群的呈现是以情境为主题。在新课标中,在每个任务群的“教学提示”部分,都列出了一些主题情境作为示例。
师:今天我们去看一场赛马。板书“赛马”。这场赛马很特别,要穿过两千多年,到战国时代齐国的都城——临淄,看两个人赛马,一个是齐国大将田忌。板书“田忌”。一个是齐国的国君齐威王,他也姓田,叫田英奇,他们是一家人。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国国君齐威王怎么赛马,输赢如何?打开课文,大声地读一遍,开始。
师:田忌平时常常就和齐威王赛马,平时怎么和齐威王赛马的?赢还是输?谁来演田忌跟齐威王——“我”赛一赛马?来,你是大将田忌。这是你的马,看看,有什么马?
师:现在我们来赛马,田忌将军在这里,怎么赛,要看我,我齐威王,先出上等马。
师:田忌大将军每次和齐为王赛马都是这个结果,连输三场。好,请把你的马牵走。(师擦掉比赛结果。)
生:这一次我不用同等级的马跟你赛跑,因为我的马没有你的马强,所以我先用我最差的马和你比。
师:对了,调换马的出场顺序。好了,掌声。恭喜田将军获胜。好,谢谢。看明白了吗,以前怎么赛,这一次怎么赛?接下来我要你用一分钟时间把田忌和齐威王赛马,前后两次不同的经过和结果说清楚。注意,这个主意是谁出的?孙膑。孙膑给田忌出谋划策,出的那个计策叫调换马的出场顺序。好,自己开始练习。师:好,能说的举手。好,现在谁能够把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过程、结果说清楚,来,请你来。
师:很好,掌声。读了故事,我们摆一摆、赛一赛,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更清楚了。然后再用语言把故事的前因后果讲一讲,是否更明白了?
师:为什么田忌赛了那么多场,他怎么想不出这个计策来?只有孙膑想得出来,你们想不想看孙膑的脑袋里是怎么想的?
师:聪明人脑袋里面有很多顶帽子,你们脑袋里有帽子吗?看,第一顶帽子什么颜色?白的,这叫白帽子。板贴白帽子。老师告诉你,白帽子一定要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失败。要找什么呢?找原因。什么原因,田忌连输三场,而且每次都是连输三场?打开课文,给我找原因,在哪里?把这个句子画下来,默读一分钟就能找到的,说明你和孙膑一样聪明。
生:是第二自然段的。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,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,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。
师:哎,马奔跑的速度这脚力,还有耐力。田忌连输三场的原因是什么?注意这句话很简单,但是你要读出来,自己连读三遍。
生读: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,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,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。
师:板书“之所以……是因为……”。来,谁能说清楚田忌连输三场的原因是什么?
师:慢了一点点,这叫相差不大。注意,应该是上等马比上等马差了一点点,然后中等马比中等马差了一点点,下等马比下等差了一点点。那么,这句话如果用一句话准确的表达,就是田忌怎么样?
师:慢了一个马头,就等于,你们两个人比赛,到终点的时候差了一个拳头,微不足道。
师:老师给你一个词,虽然我的上等马比不过你的上等马——(出示句式:虽然……但是……)
师:老师告诉你这叫做调换马的出场顺序,也就是做了个假设。谁能用这句话来说?(出示句式:如果……就……)
生:如果我先用上等马和中等马打,用中等马和下等马打,用下等马和上等马打就会赢了。
师:就会赢两场,输一场,最终赢了。我们找办法时,要假设一下,如果这样,就会那样。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。最终赢了吗?
师:一共用了几顶帽子?白帽子是用来?黄帽子是用来?绿帽子是用来?现在你变聪明了吗?认为你变聪明了的举手。
师:世界上没有一个办法是十全十美的。调换出场顺序有有没有漏洞呢?啥状况就不灵了呢?我们来假设一下,假如慢慢的出现这种情况,这个办法就不灵了。(出示句式:如果……就……)
生:如果齐威王出中等马,田忌出下等马。下一场如果齐威王出上等马,田忌也出上等马。第三场齐威王出下等马,田忌也出中等马。那田忌还是输了。
师:很好,掌声鼓励。还有没有?这个能想出来的同学超过孙膑了,你是孙膑了。
师:所以,这顶黑帽子重要吗?你考虑的困难越多,赢的可能性就越大。所以,记住这句话。
师:这就是田忌赛马,用不同的帽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。人就是这样变聪明的!
师:孙膑不仅赢得了赛马,他还打了两场著名的战争,都赢了。其中一场到现在都被人们津津乐道,叫《围魏救赵》。
师:现在请你拿出笔,看看孙膑建议田忌怎么带兵围魏救赵?画出线路图。谁愿意上来用线路图对大家说围魏救赵的过程?
生:(边画边说)孙膑和田忌往魏国的大梁攻打,邯郸的人要回魏国,结果在桂陵遇到齐国的人两面夹击。
师:看谁能用思维帽,寻找自我的优势,写下破敌的妙计,让田忌心服口服?用上这些关联词,可以说得更清楚、更有说服力。
生:将军有所不知,虽然他们比我们强,但是他们现在应该人很空虚,如果我们去攻打他们的都城,他们就会从赵国撤军,赵国就安全了。
生: 将军有所不知,我认为魏军主力在邯郸,内部却空虚,我们大家可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,敌方军队必然会经桂陵撤军回救本国。我们再埋伏在桂陵,就可以把敌人打败了。
师:好,明白了吗?还有埋伏,打败他们的军队,这才能真正地救赵国。这两顶帽子有用吗?思维的帽子重要吗?这个帽子叫什么帽呢?
《田忌赛马》出自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,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“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”。这堂课,薛老师紧紧围绕“思维过程”,引导学生学习人物的思维方法,使其真正开窍、学有所获。
学习任务群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”要求,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,应学习通过阅读、比较、推断、质疑、讨论等方式,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。为此,薛老师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。
第一个任务:讲故事。薛老师设计巧妙,学生通过“读—演—说”将田忌前后两次赛马的过程体现出来。演得趣味盎然,说得有条不紊!
第二个任务:学思维。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混沌、整体的状态,且不善于逻辑分析。然而,逻辑分析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。薛老师将孙膑的思考过程具象为三顶帽子,如此一来,复杂的思维过程便一一呈现在了眼前,即:找原因、找优势、找方法。这为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提供了有力的抓手。
除此之外,薛老师还利用关联词语的特性,让学生将孙膑的思维过程表述得更完整、更清楚、更有逻辑性。由前者的具象化输入转为后者的语言输出,学生能更准确地了解思维过程。
第三个任务:做军师。批判思维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。在了解思维过程之余,薛老师更是给了学生“黑帽子”——找到孙膑思考的漏洞。只有考虑到的困难越多,赢的可能性就越大。接下来,薛老师将视野拓展到课文之外,学生通过阅读“围魏救赵”的故事,画思维导图,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,巩固并应用“找原因、找优势、找方法”这一思维方法。
正如薛老师所言“讲故事,学思维,做军师,从读到写,从学到用,真正体现了我们新课标提出来的任务群,要让学生在解决真实的问题当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。”在这一堂课中,学生不仅完成了“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”这一学习目标,更是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,加强了语言能力,拓宽了知识视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