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是一个对冷门知识十分好奇的人,那么你一定会看过或听过这样的新闻或介绍:马来西亚某某职务负责人,某某公司执行官拿督王某某、拿督斯里李某某……一时间一定会让你疑惑不解,听起来感到新鲜。
那么马来西亚这个拿督、拿督斯里到底是个啥东西呢,为何要在一个人的名字前加上这样的称号呢?相信你看了本文,估计就会了解其中的缘由,话不多说,来看正文——
根据记载,拿督、拿督斯里主要是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、文莱、印尼等地较为流行。而这些称呼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尊贵的荣誉制度,一般只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定贡献才有资格获得。
从历史上来说,拿督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时期,那时的室利佛逝王国将当地的地方长官或长老尊称为拿督(马来语:Dato),意思是领袖,这一词汇起源于南岛语系,是古马来语中对年长者的称呼。
而在现在的某些东南亚国家中,拿督一词主要以尊称为主。这里最为讲究的就是马来西亚了,拿督一词在当地有两种不同含义:在非正式的场合,它主要称呼男性长辈;而正式的场合,它则是对国家元首的尊称;后来拿督一词逐渐改为对联邦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尊称,类似于我国的省长或是美国的州长。由于曾是英国殖民地的缘故,马来西亚地方政府在奖励一些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士时,也会效仿英国王室进行授勋或奖励活动;在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后,这一仪式也一直持续至今。
根据马来西亚现行法律规定,国家荣誉分为联邦授勋和州封衔两种。其中拿督(Dato)和拿督斯里(DatoSri)属于州封衔的范畴,国家级别的则称之为敦(Tun)和丹斯里(TanSri)。更具体来细分,拿督还分为最高元首授予(Dato)和州最高长官授予(Datuk)两种,且拿督也有三种不一样的等级的封衔;根据相关要求,男性如果获得册封,其妻子也会有相应的封衔称呼;但是女性获得册封时,那么丈夫则不会获得相应的封衔。
一般来说,成为拿督等荣誉称号的公民一般会由最高元首或总理进行提名,地方政府则需要当地最高行政长官进行提名,外籍人士则必须由马来西亚外交部进行提名。如果你认为对国家有重大的贡献和帮助,那么根据相关要求也能自行进行申请提名。提名者需要向政府高层提供个人隐私信息、社会贡献记录、推荐信等文件,手续要求相当严格,而且年龄必须要在30岁以上。
获得拿督及以上称号的公民,除了能获得一枚勋章和证书之外,在当地的机场和企业和事业单位办公时也会享有一定的优待。与政府机关打交道,也会获得优先解决的权利。
在马来西亚,所有的荣誉册封称号都为象征性的。其中作为最高荣誉的敦和丹斯里由于获奖人数较少,因此拥有该头衔的人物大多以政治家和重要人士为主,且两者总计人数不超过375人。
以敦称号为例,在古代敦是对王族或贵族男性的尊称。当一位男性获得敦的称号后,其配偶将自动获得杜潘(TohPuan)的称号。在整个马来西亚历史上,大部分获得敦称号主要是国家首脑、部长、州行政元首和官。
知名的人物有前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·、前交通部长、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首任会长陈祯禄、第二任马来西亚总理阿卜杜勒·拉扎克等人。
第二等级的丹斯里与敦类似,都是由马来西亚国家元首进行册封,人物多以国家部长、高级公务员、高级军官或警官为主。受册封的男性获得丹斯里称号后,其配偶也自动获得潘斯里(PuanSri)的称号。最关键的是,女性丹斯里的配偶如果没有更高的册封,那么他只能用普通的名字,不能加上任何荣誉称号。
获得该头衔的知名人物有马来西亚华人工会第9任会长,前卫生部长蔡细历医生、成功集团创办人兼前CEO,英冠卡迪夫城足球俱乐部主席陈志远、著名影视演员杨紫琼等人。
比拿督还要高一级的拿督斯里,一般会由最高元首或州最高行政长官负责颁发。在马来语中,拿督斯里(DatoSri)是光明的领袖或者光芒的酋长的意思。在其他州属,拿督斯里视为与丹斯里同一级别,获得者也主要以行政长官、知名人士、社会贤达为主。其配偶会被称为拿汀斯里、拿督斯里夫人称号。
获得此头衔的知名人士有前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·阿都、现任国防部长伊斯梅尔·里、现任马来西亚华人公会会长、现任交通部长魏家祥等人。
作为四大封勋中等级最低的拿督头衔,其授予的人数则不受限制,除了会由国家元首进行颁发外,联邦各州最高行政长官也可以颁发这一头衔。拿督的配偶一般称之为拿汀、拿督夫人或者督潘等称号。
获得拿督称号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就是马来西亚的羽毛球名将李宗伟,其在2016年在家乡马六甲州荣获二级拿督称号,同时荣获马六甲卓越勋章。
除了拿督称号之外,一些荣获政府第三、第四等级勋章以及热心公益奖章的人士还被成为准拿督称号。当然这一称号只是口头上的象征,或者是意义上的奖励,无另外的的荣誉含义。
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与文化,纵观马来西亚的国家荣誉文化,一方面不单单是对于有功之人的一种鼓励,同时也代表了国家文化中对于有功人员的一种尊重与表彰。当我们在面对不同文化和民俗时,除了保持对其的尊重之外,适当地做一些小功课也能让你事半功倍。